经过几次历史的起伏,到1949年,我国的灌溉面积已达到1600万公顷(2.4亿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排灌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巨大成就,为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和物质保障。截止2003年底,全国灌溉面积已达到5580万公顷,可供灌溉的耕地占农田总面积的40%。1949年,灌溉用水量不足1000亿立方米,约占当时耕地面积的16.3%。人均灌溉面积为0.03公顷(0.44亩)。到2003年,灌溉用水量将达到3300亿立方米。
自1980年以来,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逐步提高。按实际灌溉面积计算,1980年全国平均每公顷灌溉水量为8745立方米,1997年降到7800立方米。同期,每立方米灌溉水的粮食产量从0.6公斤左右增加到1公斤左右。全国共建设1万多亩灌溉区5686个,灌溉面积为超过2200万公顷,占全国灌溉农田面积的43%。全国共有水库84905座,总库容4571亿立方米。除了少数主要用于防洪和发电的大型水库外,大多数水库都具有灌溉和供水功能。
截止2002年底,全国已发展节水灌溉1860多万公顷(2.8亿亩),其中喷灌247多万公顷(3700多万亩),微灌3亿多公顷,低压管道输水灌溉614多万公顷(6200多万亩),渠道防渗面积756万余公顷(1135万余亩)。非工程节水面积达到1670万公顷,其中800万公顷为控灌稻田。内涝治理面积达2027万公顷,占需治理内涝易发区的83%。